你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
产品中心

“疯狂”的俞浩

  “手机,追觅、华为、小米未来要三分天下”“可以完全PK理想汽车,从L9到L8、L7、L6都能实现碾压”,近日追觅创始人俞浩在追觅内部的讲话相继曝光。

  其实这也只是2025年开年以来,俞浩放狠话、野心勃勃的冰山一角,对标庞巴迪造商务飞机、挑战大疆造无人机,甚至还要进军天文造超大口径太空望远镜……

  要知道追觅自己公布的数据称: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50亿,员工总数2000人左右,四处出击的俞浩究竟是不自量力的“疯子”,还是真正看到市场机会、挑战旧有格局的“商业天才”?

  国内同时涉足家电、新能源汽车、手机的企业只有两家,一家是小米,另一家是追觅。

  8月28日,追觅宣布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对标布加迪威龙,计划于2027年亮相,并将汽车业务划分为两个品牌运营——追觅汽车和星空汽车。

  据新浪科技报道,追觅汽车对标布加迪的车型,内部命名“追觅-布加迪”,有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;星空汽车对标库里南、宾利的车型,目前已规划了4个配置,并要求“长宽高均要大于理想L9和问界M9,后者外观应霸气硬朗,所有尺寸不小于库里南”。

  证券日报则提到,追觅汽车近期举办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,追觅汽车获超150亿元订单,其中,中东及中亚经销商反馈热烈。

  9月5日,追觅召开全品类发布会,除了传统业务扫地机器人、洗地机等清洁电器品类外,追觅还发布了冰箱、厨电、空调、电视等大家电产品,攻向了美的、海尔等家电企业的核心阵地。

  9月19日,追觅科技宣布即将推出旗下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,该款手机上来主打的就是5000+元价位的高配置手机,并称Dreame Space已在海外市场获得超过亿元人民币的预售订单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在2025年上半年,追觅还宣布要发展无人机、天文望远镜,甚至有爆料称,俞浩曾放话,称旗下CVC基金或能成为“全球最大VC”。

  从追觅想要涉及的业务来看,可以说与小米高度重合,手机、家电、新能源汽车……只不过以上这些领域,小米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成功,而追觅还在项目的启动期或是筹备期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追觅是通过小米走向成功,2017年,追觅通过小米有品众筹推出了首款产品V9吸尘器,此后借助小米品牌影响力、销售渠道甚至是供应链支持,追觅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成功突围。

  此后随着高端品牌的建立,追觅逐渐尝试摆脱为小米代工的身份,2022年,追觅代工营收占比一下子就下降,自主品牌大幅攀升。而到了2023年,追觅放弃为小米代工业务,全力发展自有品牌。

  从目前追觅的拓展来看,现在的追觅就是十年前青春版、激进版的小米,但是未来追觅可成为小米吗?俞浩是下一个“为人民服务”的雷军吗?

  有人看好追觅造车、造手机,因为追觅有自己的技术底蕴,如20万转的高速马达技术能够复用到汽车的涡轮增压、电动水泵、空调压缩机,甚至是高配置手机的微型震动马达;高功率密度电池能够应用在车载电源、BMS等领域;SLAM导航与避障能够应用在智能驾驶领域。

  同时在产业链上,追觅拥有自建工厂,在自动化生产线、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形成了规模效应,可能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。

  以上是追觅跨界造车、造手机的优势,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市场窗口和产品实力是否能支撑起俞浩的野心。

  要知道,这一些行业都是重资产重技术的红海市场,而追觅要在四个行业同时出击难度可想而知。

  追觅的新业务走的都是高端路线:其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,定价为5000+高端化市场;其规划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追觅汽车、星空汽车,分别对标布加迪、库里南&宾利……

  首先是市场格局,在国内高配置手机市场,2025年上半年,苹果市场占有率达到65.81%,华为紧随其后为24.38%,小米、OPPO分别只有2.81%、1.73%。

  可以说,在手机这样一个高度红海的市场中,花了钱的人高配置手机品牌已形成认知,那么追觅如何说服消费者花5000多元去买一个追觅造的高端手机?

  而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新能源汽车身上,想要买库利南、宾利、布加迪的用户,为何需要去买一个家电品牌刚刚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?

  其次是能力,小米能够造出高配置手机,能够对标保时捷造出小米SU7,原因主要在于小米的高研发投入,2024年,小米集团研发投入为241亿,2025年全年,小米预期的研发总投入将超过300亿元,其中小米造车首期投入的130亿研发费用。

  可能也有很多人说,包括小米在内,很多的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品牌早期都是“组装厂”,只有在盈利以后才开始搞研发,追觅可完全走小米早期的路线。

  但关键的问题是,追觅有没有钱搞定供应链,2024年,追觅总营收150亿元,按照华尔街见闻提供的研发数据估算(追觅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7%以上),追觅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0.5亿。

  可见这样的研发投入为小米的零头,那么追觅凭什么能够四处出击,拿下高配置手机、高端汽车市场?

  在外界看来,追觅的问题已不是有没有钱做研发,而是追觅这家企业能不能生存。

  其实关于追觅缺钱的传言一直都是有,此前就有“追觅破产”“MOVA要关门”“苏州市政府要接管追觅”等传闻。追觅方面表示:相关传闻均属谣言,目前公司业绩良好。

  而俞浩在朋友圈中更是表示:追觅现金流充足,经营状况良好,近两年公司和他个人还拿出了50 亿元左右回购老股,使他们的持股比例从45%升到70%,号称“所有退出的投资人都赚了钱,早期投资人甚至赚了几十倍”。

  透视商业通过整理新闻媒体报道能得出,2019年至2024年,追觅营收分别为5亿、20亿、40亿、60亿、100亿、150亿,整体呈现快速增长。

  而光明网曾报道:在2025年上半年,追觅半年营收超过去年全年,即超过150亿。按照2025年上半年150亿计算,据此测算,从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,追觅总营收约为525亿。

  目前追觅没有公布利润率,我们对标同样为高端扫地机器人的科沃斯为例,2025年上半年,其净利润率为11.28%。

  按照同类型友商11.28%的净利润计算,追觅通过经营活动挣来的资金约为59亿元。

  而从2018天使轮融资未公布金额外,2020年8月,追觅分别完成两次亿元级的B轮和B+轮融资,2021年更是获得36亿元的C轮融资,总计约为38亿元。

  如果垂直于清洁家电领域,追觅或许还能在红海里闯一闯,但是如果拓展手机、新能源汽车、无人机、商务飞机、专业航天望远镜等这些高投入高技术的领域,追觅的资金储备可能撑不起俞浩的野心。

  对俞浩来说,找钱或许是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,其中,上市是募资的关键渠道——近期,俞浩在微信朋友圈上表示:明年年底开始,追觅生态旗下多个业务将会在全球各交易所,批量IPO。

  从俞浩的表态显而易见,他理想中的追觅不应该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,而是一家像小米一样的平台型生态公司。但问题是,迈向“追觅帝国”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,充满荆棘。

  纵观商业史,过度扩张往往是巨星陨落的开始,乐视贾跃亭就是最好的例子,追觅如今的四面出击,像极了一场豪赌。

  在高端手机、汽车这些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积淀的战场上,仅凭一份“现金流充足”的声明,显得极为单薄。

  俞浩的梦想家气质值得赞赏,但市场是看结果的。若无法在短期内于某一新领域取得决定性的突破,并以此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,那么这么大幅度的跨界,对追觅来说反而是压力。

Contact Us
  • 联系QQ:815510555
  • 联系邮箱:815510555@qq.com
  • 传真:021-51786528
  • 联系地址:上海市青浦区嘉松中路3566号
产品中心
新闻资讯

扫一扫  微信咨询

©火狐直播在线观看 2021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10031174号-2